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四川外国语大学关于制定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四川外国语大学关于制定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023-09-26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确保培养规格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主要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新文科建设工作会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建设目标,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突出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制定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标准,以“外语+”理念为指导,继续推进“外语共核、复合融通、多元发展”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善合作、能创新的外语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二、基本原则

1.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强化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坚持标准引领,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20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系统设计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核心课程、实践环节,不得低于《国标》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要具有前瞻性,要深入调研、引入一流大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及行业标准,积极听取用人单位反馈,进行对照修订,强化专业内涵;着眼专业认证(评估),对接国家(际)公认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评估)体系和标准,为参加专业认证(评估)奠定基础;落实新文科建设理念,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在学科边界上形成与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在立德树人上彰显新文科建设内涵。

3.坚持以产出为导向,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国家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本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构建基于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各专业应在符合我校总体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专业实际,凝练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4.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

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严格按照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文件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凝聚各学科资源,提升育人合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求,普通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应用型转型专业比例不低于30%。优化实验课程设置,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5.全面梳理课程体系,优化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结合《国标》和《专业目录》系统构建专业课程模块及课程群,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应的学时学分,明晰每门课程应承载的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具体要求,注意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具有相同或相近主干学科、可开展大类培养的专业,应搭建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不同院系间相同或相近课程,要逐步实现课程与教师资源的跨院系共享,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为指引,遵循“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标准,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培养方案内容与课程体系

(一)方案内容

1.培养目标:对照《国标》和《专业目录》中有关“培养目标”的描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特色:突出学院特色、专业特点和亮点。

3.学制与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

4.学时与学分分配

5.主干学科:参考《专业目录》。

6.专业核心课程:严格按照《国标》和《专业目录》设定。

7.主要实践环节

8.毕业与学位

9.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教学进程表中,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按照“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和“实验学时”进行学时分配。

10.人才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人才培养标准是衡量培养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指标,各专业要遵照《国标》“培养规格”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按素质、知识、能力要求进行设定,并且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实现矩阵中有所对应。

(二)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主要模块,其中理论教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环节,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全校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必修与通识选修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由各学院根据《国标》和《专业目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

1:外语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总学时

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808

43

25.3

通识选修课程

232

16

9.4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520左右

95左右

55.9左右

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设方向的专业)

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环节

约30周

16

9.4

2:非外语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总学时

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616

31

19.4

通识选修课程

232

16

10.0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

240-320

16-20

10.0-12.5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可大类培养专业)

1200-1296

77-81

48.1-50.6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设方向的专业)

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环节

约30周

16

10.0

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课程,旨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强调学生掌握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外语类专业共59学分,其中通识必修43学分,通识选修16学分;非外语类专业共47学分,其中通识必修31学分,通识选修16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类课程16学分(288学时),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32学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学分(32学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26学时),安全教育2学分(26学时),计算机基础3学分(90学时),体育课程4学分(122学时),第二外语12学分(192学时,外语类专业开设)。

3: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开课

学期

课程

性质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

学时

1

Moral Education and Rule of Law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9

9

0

1或2

必修

2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a’s  Histor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9

9

0

1或2

必修

3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9

9

0

3或4

必修

4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64

16

0

3或4

必修

5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Issues

形势与政策

2

64

64

0

0

1-8

必修

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创新创业教育*

2

32

32

0

0

2

必修

7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

2

32

32

0

0

2、5

必修

8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26

26

0

0

1

必修

9

Safety Education

安全教育

2

26

26

0

0

1

必修

10

Basics of Computer Competence(I)

计算机基础(1)

1

26

26

0

0

1

必修

11

Basics of Computer Competence(II)

计算机基础(2)

2

64

19

0

45

2

必修

12

Physical Education(I)

体育(1)

1

26

4

22

0

1

必修

13

Physical Education(II)

体育(2)

1

32

6

26

0

2

必修

14

Physical Education(III)

体育(3)

1

32

6

26

0

3

必修

15

Physical Education(IV)

体育(4)

1

32

6

26

0

4

必修

16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第二外语

12

192

128

64

0

1-4

4-6

必修

17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s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6

232

232

0

0

1-7

选修

合计

59

1040

788

207

45

外语类专业

47

848

660

143

45

非外语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可在《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大赛赛前特训》《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等网络课程及《创新创业导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培养及创业教育》等线下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作为该门课程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共16学分(见附件1)。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根据通识教育知识素养规律和我校人文社科教育特点与人才培养实际等要求,整合资源,全校各单位协同开设16门课程,学生须从中选择10学分课程修读;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分模块设置,包括“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模块,学生既可从三个模块中选择6学分课程修读,也可从16门核心选修课程中继续选择6学分课程修读。

2.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相对,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外语类专业教育课程95学分左右,非外语类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左右,其中专业任选课程修读4学分。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限选、任选)课程,必修和选修比例按照7:3进行设置。

1)英语课程(非外语类专业)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英语课程不得低于16学分。为凸显“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依托外语资源优势,我校非外语类专业英语课程可以适当增加, 但不得突破20学分,课程由通识教育学院根据英语能力培养要求拉通设置。

2)学科基础课程(可大类培养专业)

学科基础课程是指同一学科领域各专业必须共同修读的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应坚持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学术性和拓展性原则。学校鼓励同一院系内具有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试点大类培养,制定大类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是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

4)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是指反映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是学生在修读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继续修读的课程。

5)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是有专业方向的专业,根据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体现专业方向特点的课程。

3.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环节两种。课程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包括课内实践(或实验)教学和单独的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实践共16学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4:综合实践设置表

序号

实践类别

学分

实践周数

开课学期

1

Military Training and Military  Theories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2

1

2

Major-Related Internship

专业实习

2

4

4-7

3

Diploma-Required Internship

毕业实习

2

4

8

4

Thesis Writing

毕业论文

4

8

8

5

Innovative Activities

创新活动(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等)

2

4

1-8

6

Practical Training

社会实践

2

4

1-8

7

Labor Education

劳动教育

2

4

1-8

合计

16

30

五、基本要求

1.学制与学期安排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按照20周安排,其中授课16周,考核2周,实践周1周,机动1周;新生入学第1学期按照18周安排,其中授课13周,军训2周,实践周1周,考核2周。

2.毕业学分与学时要求

外语类专业总学分170学分左右,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非外语类专业总分160学分左右,总学时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及教学进程表)时,应首先满足《国标》和《专业目录》的要求,并在保证课程先修后续关系及课程结构体系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执行计划的均衡性,理论教学周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8学时以内。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参照获批要求确定。

3.学分计算

理论课程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第1学期13学时计1学分,下同),体育课、计算机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每32学时计1学分;课内实践(实验教学或实践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独立实践环节每2周计1学分。中澳合作办学商务英语专业外方开设课程的学时学分计算方法,按照澳大利亚合作方纽卡斯尔大学的学时学分方法计算。中法合作办学物流管理专业外方开设课程的学时学分计算方法,按照法国合作方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学时学分方法计算。

4.选修学分比例规定

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程备选学分原则上应为应修读学分的1.5~2倍。专业教育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照7:3的比例进行设置。

5.实践教学学分设置

根据普通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20%、应用型转型专业不低于30%的要求,除综合实践环节学分(16学分)以外,各普通专业须再设置22学分、应用型转型专业须再设置40学分左右的实验课程,且在“实践教学课程及教学进程表”部分集中呈现。

6.有专业方向的专业方案设置

设置了专业方向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每个专业只设置一个方案,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相同的课程,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专业方向课程”板块。

7. 复语/复专业培养方案

年招生规模不超过20人的非通用语专业,可采取复语/复专业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复语培养方式中的复语原则上应为英语,按照听说读写译方式开设40学分左右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复专业方式培养的,须按照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设置8-12门核心课程予以修读。

六、课程编码

2021版培养方案涉及的所有课程,在课程录入教务管理系统课程库时进行编码,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以不用编码,到时直接使用课程库对应编码。

附件: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及修读要求

    2.通识教育任选课程模块设置情况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