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时代•新理念•新融合: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系列讲座(第一期)

新时代•新理念•新融合: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系列讲座(第一期)

2021-10-08

 

2021年9月29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王铭玉教授应我校邀请在立德楼C117做了题为“勇于迎接新文科的挑战”的讲座。本次活动由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刘玉梅教授主持,教务处副处长张庆教授、段玲琍教授、吴兵教授等学院领导、骨干教师以及部分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_DSC4769

活动现场

 

刘玉梅首先对王教授莅临“三新(新时代、新理念、新融合)”讲坛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王教授水平高、格局大,善于提携青年人才,是国内较早关注和推动新文科建设的专家,此次讲座对我校新文科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首批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学校紧抓机遇和挑战,积极落实相关工作。教务处开设“三新”讲堂,希望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探索。

_DSC4690

刘玉梅主持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他近年来“新文科”建设的思考和成果,指出“新文科”已经成为2019-2020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之一,如何在“四新”中倡导新文科理念、建设好新文科高校,成为当前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王教授从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及启示、文科的概念与特点、世界著名大学文科发展趋势、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必然性、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新文科视阈下外语学科建设六大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解读。他提出用“大(大文科)、新(新兴学科)、融(新思想、新方法)、通(跨学科)、特(特色学科)”五字方针奠定新文科建设的学理基础;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学科交叉、跨类培养,主辅结合、混合培养,学科重组、融合培养,中外结合、跨界培养”五条路径铺就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之道;用“把握新文科教学质量标准、组建跨学科的复合课程群、探索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协同式学科平台、创立管理新模式”五项举措体现新文科建设的质量保障;用“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推进课程建设、带动通识教育、新建实验平台”五项行动落实新文科建设方案。最后他提出对新文科建设的四点理性思考,即尊重规律、认识本体、彰显特色、保持定力。

_DSC4738

王铭玉发言

 

讲座后,商务英语学院董曼霞教授、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张勇教授等与会者积极提问,就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面对新文科带来的挑战、如何通过新文科建设加强双一流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_DSC4764

张勇提问

 

王教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勾勒了新文科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刘玉梅在总结时指出,本次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新文科,为什么建设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三大问题,为学校新文科建设落地提供了建设性和可操作性意见。她指出,新文科建设为高校面向学术学科的前沿、面向国家战略的需要、面向人才培养和发展等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只有身、脑、心都紧跟时代的潮流,未来才大有可为。期待各学院和部门都积极参与到新文科建设中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据悉,学校将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莅临“三新”讲坛,开展相关讲座和指导,以期更好地推进和落实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工作。

_DSC4763

部分与会者合影

 

主讲人简介:王铭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成员、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教学名师、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俄罗斯“友谊与合作”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外文学会会长、京津冀MTI教育联盟联盟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报纸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50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先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2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