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近日,重庆市教委印发了《关于2021年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翻译学院“口译教研室”和俄语学院“本科低年级教研室”获批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教学基层组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联系教师与学生、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致力于让基层教学一线动起来、活起来,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改革等各类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口译教研室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口译教研室成立于2011年6月。现有成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人,约占教研室总数人的40%;博士(含在读)共6人,占到总人数的46%。教研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突出应用,内涵发展”的建设思路,经过10年发展,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特色。
一、完善工作机制
口译教研室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口译教研室基本职责》《口译教研室听课制度》《口译教研室例会制度》《口译教研室考勤制度》《口译教研室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制度》等系列制度,以保证组织规范运行。
二、发挥引领作用
口译教研室作为翻译学院最早成立的教研室之一,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改科研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创新实践教学构建高层次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获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生在各类重要口译赛事中成绩斐然;近百名学生获得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口译证书;毕业生就职于国家部委、省市级外事单位从事口译工作。
(2)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以“译员能力”培养为核心,分类推进口译课程建设,形成了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课程为一体的课程群。
(3)师资力量不断强化
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加强学历提升,通过“传帮带”提升团队教学与科研水平。
(4)教改科研成果突出
团队教师共获得教育部青年项目、省级社科规划项目、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个,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界》等发表论文近40篇。
(5)社会服务贡献卓越
10年来,教研室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口译服务3865场次。
三、开展探索创新
课程改革 建设以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和虚拟仿真课程为一体的课程群。
平台建设 建设渝新欧沿线商务及会议口译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以赛促学 举办“中国梦”口译大赛、虚拟仿真口译大赛。
协同育人 与校内校外单位开展合作培养。
对外交流 调研兄弟院校口译教研室情况。
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本科低年级教研室
作为最早设立基层教学组织的院系之一,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自建系之初起就设立了低年级教研室。建制完善,守正创新。在俄语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承担着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充当教研教改试验田,为基层教学工作引来源头活水的重要作用。
目前,低年级教研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0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全体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在新文科建设和数字人文教育背景下,俄语学院低年级教研室主动出击,将数字化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教研室建设的各个环节,教研协同,强调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了教研室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二、模式特色
俄语学院低年级教研室架构模式为分工明确、管理严明、渠道畅通的正向金字塔式结构。
图1 俄语学院教研室架构
其建构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纽带,依据科学育人体系、专业教学规律和实践创新型培养模式设立。实施教学、组织教研和建设教师队伍是低年级教研室的主要职能。重协同,促创新,是低年级教研室这一教研协同创新型教学组织不同于传统教研室的主要特点之一。
为有效发挥作用,低年级教研室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了以“以人为本,项目治教,数字赋能”的建设模式。
以人为本,即以团队建设为教研室建设的核心任务,逐步形成教研共同体。
项目治教,即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教学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配套教材建设为纽带——虚拟教研室建设为契机——教改项目申报为引领的“五位一体”深度建设模式打造教研合力。
图3 近5年代表性建设成果
图4 践行数字化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