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首页 > 四川外国语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外国语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2023-09-26

 

 

(川外教〔202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一流课程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强化课程思政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规范课程管理,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形成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  建设目标

第三条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围绕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积极建设“金课”、消灭“水课”,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一流课程使用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三章  建设原则

第四条  立足专业,突出重点。加强专业认证推进力度,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引,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层面落实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要求,有规划、有重点地建设不同类别的一流课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虚拟仿真试验教学课程”等五大一流课程体系,实现不同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全覆盖。

第五条  分级建设,引领示范。学校统筹规划专业定位与建设,打造“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五类一流课程,引导各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发挥各级各类一流课程的示范效应,建设一批体现专业特色的一流课程。各二级学院应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和自身学科专业实际条件,立项建设学院级一流课程,尤其是线上一流课程项目。

第六条  标准导向,注重实效。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遵循市级、国家级有关课程建设标准,优化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应用,不断增强课程建设质量,抓好一流课程的建、用、学、管,突出实效,切实提升课程育人水平。

第四章  建设类型

第七条  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坚持开放共享、建以致用的原则,以“互联网+”“智能+”等现代化教育为手段,建设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引领性强的在线开放课程。原则上学校从已经支持建设的在线课程中遴选建设。

第八条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基于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科学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

第九条  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第十条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等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鼓励各教学单位将项目纳入实验室建设规划。

第十一条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深化实践课程改革,推进校企、校地合作,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中择优打造一批社会实践课程。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要求

第十二条  加强价值引领,强化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将“单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育人”。

第十三条  优化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一流课程“两性一度”标准,提升课程的高阶性,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突出课程的创新性,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要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增加课程的挑战度,课程内容要有一定难度。以新文科为引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与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内容具备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建设一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大力开展建设综合性、探索性实践和研究型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

第十四条  建设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且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第十五条  重塑课堂教育教学形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打破“沉默课堂”,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第十六条  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科学设计课程学习业绩评价指标,重视过程性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构建体现学习成果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扩大学生课程学习选择面,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强化课程难度与挑战度。

第六章  组织保障

第十七条  各教学单位成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各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规划,制定院系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指导、支持和督促,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

第十八条  校级一流课程采用先立项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建设期为1年。建设期满后由学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学校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对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第十九条  学校设立一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立项课程进行专项支持。一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线上一流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经费按照《四川外国语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对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项评选及管理办法》规定,给予课程团队一定的奖励。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